同洲电子高额回报 全流通IPO重启激活创投业
2006-06-12 08:29: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北京)
本报记者 徐晏 深圳报道
IPO重启后的第二单同洲电子今日开始网上申购,发行价格为16元/股,市盈率24.32倍。随着同洲电子的上市,其背后的4家创投机构也将得到20倍甚至更高的收益。同洲的示范效应给了创投业巨大的鼓舞,有人欢呼:“国内的创投艰苦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但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也有人冷静地指出,创投退出渠道的全面畅通,在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在于创业板的设立;国内创投的真正发展壮大,依然任重而道远。全流通时代来临,创投业的转折才刚刚开始。
转折点来临
有人用“天翻地覆”来形容IPO重启对国内创投业的意义。正如深圳创投公会的王守仁教授所说的,以前不能退出,创投就是在黑暗中摸索。“投资”这个买卖行为,如果只投入不产出,其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达晨创投的情况正印证了这一点。据达晨副总裁肖冰介绍,以前达晨的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这次同洲上市,达晨不但收回了以前所有项目的成本,而且还有盈利。
投资同洲的,是由四家创投机构组成的“联合投资联盟”,达晨、深圳创新投、深圳高新投、深港产学,他们分别利用其在市场、政府、金融、学校等方面的资源,为同洲电子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成为同洲电子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王守仁认为,面对全流通,创投机构面临三个机遇:一是要抓紧时间选投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同时对已投的企业进行梳理;二是全流通提供了并购机会。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定向发行的方式,用流通股的股份来购买创投所投企业的股权,即通俗意义上的“换股并购”;三是资本市场的导向更明确,减少了创投投资的盲目性。
“利好”当前,创投机构早就开始行动了。作为当年对同洲进行联合投资的“牵头人”,达晨创投在享受同洲上市的喜悦同时,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物色新的项目。肖冰表示,达晨寻找新项目的脚步其实一直都没有停过,而现在步伐显然又加快了。
不仅很多创投公司开始招兵买马、寻找项目、募集资金,很多行业外的资金也开始进入创投业。今年1月,上海首家由28个民间投资人发起的股份制创业投资公司汇乐在浦东揭幕,到5月份,已有数十名投资者联合将2000多万元资金投向汇乐。据肖冰介绍,达晨在某一项目的投资中已经遇到了来自民间资金的竞争,由于这些资金多为个人投资者所有,虽然他们不能像创投机构那样能为企业提供管理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但其资金多、决策机制灵活,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另外,券商和保险如今也被允许进入创投业,也具有各自的竞争力。保险资金属于长期投资,对收益要求不高;券商则有投行的专业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从前期投资到上市的“一条龙”服务,而且券商的项目源、触角都非常丰富。
转变仍漫长
行业内竞争加剧,直接体现在创投对项目的争夺加剧上。肖冰说,在行业低潮时,由于竞争不激烈,企业的价格相对便宜,而现在的投资成本正在慢慢变高,特别是深圳的项目。他感觉现在的市场有点像2000年的时候,那一幕可能重演。今年已经开始有点苗头了,明年可能就会出现。
作为业内老专家的王守仁教授非常不希望看到那一幕重演。他言辞恳切地说:“创投业在2000年已经受过一次大的伤害,不希望创投受到第二次伤害!”六年前,在国内要开设创业板的预期下,大量资金涌入创投业,大量创投机构“跑马圈地”争夺项目。但随着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纳斯达克跌入低谷,同期中国证券市场走低,创业板难产。大量资金撤出创投业,创投机构终止对项目的投资或服务,有的创业企业因此走向衰亡,不少创投机构改弦更张,或是“不务正业”……
王守仁认为,此次重启IPO只是让创投看到了曙光,但创投真正的发展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反复向记者强调,创投机构一定不能急躁、浮躁,媒体也不应宣传过度。在王守仁看来,现在并没有更多资金进入创投。投资者比以前冷静和理智多了,他们在看退出渠道是否真正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设立的情况怎么样。他认为,现在的中小企业板还称不上是创业板,它仍然是主板的一部分,发行上市的条件仍然是主板。而创投的大多数企业并不完全符合这个条件,即使财务上符合上市要求,但由于中小企业板的规模还小,扩容的节奏不可能很快。所投企业要在改制2年后,经过排队、审核、上市节奏、锁定期等环节,才能真正实现退出。
在外资创投的眼里,IPO重启的确是本土创投的机会,但他们的转变过程将会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在2-3年内不会有非常大的改善。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认为,IPO重启后,本土创投会有更多的机会,也会有比较好的回报,但不会改变本土创投与外资创投之间的竞争格局。无论是在规模、经验、对创业企业的帮助以及对人才的激励方面,本土创投都远远比不上外资创投。(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