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健康服务这个行当方兴未艾。在2008中国健康产业论坛展区内,有上市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在布展,有发展比较成熟的拟上市公司在宣传,也有一些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刚刚获得创业投资基金(VC)的支持正在开展市场推广。
方式“百花齐放”
把手放在仪器上,只要几秒钟,就能够测出你有没有骨质疏松;抽一毫升血,就能够检测出你未来有多大的几率患肿瘤疾病……
一位专家半开玩笑地说,虽然会场这么多人都没去医院,但至少有一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传统的生病才去医院的健康观念正逐渐被打破。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秘书长武留信看来,这种针对医院外人群的医疗检测服务体现了健康管理思想。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医院之外的地方进行定期的健康状况检查,诸多的健康体检机构、咨询机构和医疗中介服务机构正在全国遍地开花。目前,全国31个省市已经拥有3566家体检机构,其中广东、山东、江苏三地的体检机构位列前三,而这一数字仍将继续增长。
与针对疾病患者的医疗产业不同,健康产业的服务对象宽泛得多,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或亚临床人群、慢性病早期或恢复性人群。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每年做1—2次体检,找出可能延误的疾病,就可以使这些疾病致死的几率在七年间减少大约50%。
目前,健康管理的服务类型包括健康检测与监测、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案、健康信息管理追踪。骨密度仪属于第一类,而“健康体检一百问”即属于健康评估一类,健康信息管理追踪则体现在对慢性病人群的恢复状况记录和追踪方面。
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目前,国家“治未病与亚健康综合干预研究”计划全面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全国逐渐展开;而健康劳动力资源管理项目试点工作在上海启动,企业职工健康行动计划受到国家重视。
资金追捧者众
对于嗅觉灵敏的创业投资基金来说,健康体检业难逃“法眼”,不少国内外投资基金已聚焦于此,而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通过代销国外健康体检产品等方式参与其中。
“去年,红杉基金对我们进行了投资。”从事肿瘤早期筛查的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成为了被创业投资基金(VC)青睐的公司之一。华瑞同康董事长周际介绍说:“我们的技术从开发到形成现在的规模已经二十多年了。目前,在培育市场的阶段,但随着国内居民对健康管理认识的深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有很大的前景”。
华瑞同康目前所用的技术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瑞典进行的一项研究,1998年引进国内。周际说,“从1998年开始经营这个项目,到了2003年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从而也使这个项目进入了快车道”。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诸多行业遭受冲击,而健康产业被认为是继IT行业之后的又一个朝阳产业。在江苏省一家风投公司负责人冯先生认为,健康产业由于是百姓内生性需求,在经济下滑趋势下,更凸显了资金避风港的优势。
建设国际的CEO胡章宏介绍,近30年来,医疗工业的增长率一直两倍于GDP增长率,因此该行业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投资回报率很可观。据冯先生介绍,自己的风投公司一直专注于投资医药生物行业的中小企业,而健康行业也将是公司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
目前,中国健康产业正处于全球产业转移及自身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企业拥有低成本优势。在胡章宏看来,这促使了全球医药制造业向中国制药转移,导致医药产品出口量迅速增加,形成了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双轮驱动的局面;另外,中国医药产业开始由制造低成本优势阶段向以高端产品低成本生产及低成本研发为核心的阶段过渡,成长中的优势企业开始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据悉,建银国际目前正在设立的中国医疗保健投资基金成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投资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基金。该基金的投资范围将包括制药产业、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业等。
武留信介绍说,目前我国健康产业的投资热点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国外产品技术推广、健康图书、健康网络传媒、健康体检、保健品营销等方面,而检后服务、自主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健康评估、技术标准与规范、健康干预、健康效果评价与跟踪等方面还属于投资“冷点”,有待投资的进一步加大。
发展难题待解
虽然,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瓶颈。首先,我国健康检测、评估的相关技术依旧面临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主要借鉴了西方健康管理产业的经验,国内很多检测设备和技术都源于国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
此外,健康产业还很难完全摆托对传统医疗服务机构的依赖。在会场中,经常有商家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这个检测属于医疗保险的范围吗?”而厂商也坦言,是否进入医保的范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产品的销路。
即使不能进入医保范围,检测项目也需要往医院方面“靠”。 冯先生介绍说,自己虽然此后会关注一些健康服务方面的项目,但很关注项目的市场可行性,即该项目做出的检测或咨询能否得到医院的普遍承认,如果不能得到广泛承认,必然影响市场的推广,消费群体也难以壮大。
亿阳健康的销售人员说,目前公司的咨询服务产品主要针对医院和体检机构,而只有少数产品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该公司目前已经在全国与4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个份额还将扩大。
另外,健康产业方面的检测和服务面临着费用昂贵的问题。此次布展的大部分检测项目每次检测的费用在数百元左右,但也有少数项目花费超过万元。厂商均表示这样的收费水平比较合适,但在当期我国的消费水平下,几分钟的体检动辄数百,甚至万元是否在大众承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