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7日创业板审核启动以来,9月底创业板发审委密集审核了31家公司的IPO申请,仅有磐能电力、同济同捷2家“出局”,其余29家均顺利过会,通过率高达93.5%。但是11月2日以来,召开的4次创业板审核会议审核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未过关,通过率仅为50%,远低于中小板的通过率。对此,后续等待审核的公司估计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有专家表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创业板过会的通过率偏低,而低通过率在短期内将成为常态。
第一,待审核企业总体素质一般。“创业板开板前共有108家企业进行了申报,在选择了最好的28家首批上市后,剩下的申报企业质素一般,鱼龙混杂,因此通过率低也是自然的,”一位从事上市保荐工作的投行人士如此表示。
第二,成长性较差。“创业板区别于主板和中小板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高成长性”,该投行人士指出。如奇想青晨的合并利润表显示,最近三年,公司净利润分别是2050万元、2402万元和2600万元,对应的同比增幅仅分别为17%和8%。磐能电力、恒大高新两家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甚至低于2007年。
第三,高科技的界定也是通过率低的原因之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发展导向来看,监管层希望做高科技、高成长的创业板,因此监管层在筛选时,可能会适当提高筛选标准,选取合格的上市公司。”他同时指出,由于高科技方面的公司过会要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但是审核的标准界定还有些难度。“而且创业板大都是小公司,历史记录比较少,科技含量的界定主要还是靠专家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