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坦利在与真实传媒谈投资?此消息不胫而走,不得不让人对“纪录片”这一传统文化形态刮目相看;同样得到风投青睐的还有电纸书这种新媒介形式。业内人士认为其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次贩卖,从而实现增值。
在“文化产业投融资”越炒越热的今天,这些原本不受关注的冷门细分行业开始越来越吸引资本的目光。
纪录片:借制播分离机会而崛起
真实传媒脱胎于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纪实频道。自制播分离以来,制作部分便独自成立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盈利的纪录片专业频道,原纪实频道2008年的盈利是1.3亿。
尽管不愿透露合作方的具体信息,但真实传媒总经理应启明告诉记者:目前的确有很多境内外的投行和传媒公司都对其感兴趣,并在洽谈合作;“但这一轮的资金引进更多是从完善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启明表示,“公司的长远目标是股份制,最后是上市。”
作为纪录片界打拼了20多年的老前辈,应启明认为纪录片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其一是:纪录片的版权价值往往可以延续很长时间,一般公认是5-10年,有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持续20年,甚至是升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题材判断准确,投资风险较小。第二,纪录片地域性较广,市场空间较大;第三,目前中国纪录片极不发达,正是投资之时。
“尽管纪录片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但制播分离是个机会。”应启明坦言。自产自销的模式做不大,也很难回收成本,不足以实现其投资价值。借助制播分离,真实传媒要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纪实类节目的最大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
一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风投对记者表示,也就是因为它是真实传媒,仍依托于纪实频道的播出平台,并在市场机制上取得了制播分离改革的先机,才有实力在赢利模式上求突破。但从目前的纪录片市场来看,行业集中度不高,更多是独立制片人在进行项目运作,投资者还需谨慎。
电纸书:私募看好 投资预热
除了传统的纪录片受到关注,能够延续传统文化产业内容价值的新媒介载体,也愈发被市场及投资者认同。汉王董事长刘迎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其电纸书单月销量已经突破10万,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厂商。无独有偶,史坦国际总裁苏纲宪也表示极为看好电纸书,认为其会成为继电影、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五屏,彻底影响受众的阅读习惯。
苏纲宪表示,在如今市场竞争极不充分的情况下,电纸书很有投资价值;因此也欲联合其他私募股权基金去投资。苏纲宪称,电纸书的技术门槛并非无可跨越,未来谁具备更好的内容整合能力,谁就能够占据市场。
对于此,已取得先发技术优势的汉王正在积极备战。12月25日,刘迎建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齐聚张江探讨版权合作问题。在此之前,汉王已向中国出版集团等表达了“二八分成”的合作意向,并与中文在线、盛大文学、北大图书馆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汉王还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了互联网出版资质,目前正在审批中。所有这些,目的即在于用丰富的内容培养受众的消费习惯,使汉王提前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
但也有投资人士担忧,一旦实力雄厚的传统出版集团出手数字出版及终端开发,不占有内容的电纸书企业只会被整合或淘汰;此外,终端平台的收入还将面临版权所有者及运营商的分账压力。
苏纲宪则表示:未来3G也会在电纸书上运营,能创造的附加价值只会越来越高。产业格局成型之前,私募投资已经预热。
发布时间: 2009-12-29 来源: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