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民PE的盛况将中国的股权投资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盘点去年股权投资行业,本土基金大显身手,一些曾经名震江湖的外资基金则悄然没落这在创业板开启后的创投圈中表现尤为突出。而PE中的银行系PE则突飞猛进,势力大增,俨然成为了中国PE圈独特的风景。
银行系PE大行其道
去年年初,中信产业基金曾非常自豪地宣布,其旗下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以90亿元的规模成为规模最大的人民币基金。募集资金的热度和比拼已然可以窥视PE行业的刀光剑影。当然,募集资金只是较量的要素之一,管理资本、投资、退出回报等都成为了PE机构较量的标准。而在去年的发展大潮中,银行系PE无疑表现最为抢眼。
在去年年底清科集团进行的排名中,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一举成为了PE领域的第一名。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建设银行在香港的子公司,其通过内地的子公司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从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依靠建设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建银国际去年也投了很多项目,尤其是它的医疗产业基金投了很多项目,而且还有一些已经实现了退出。”PE业内一位人士称。
事实上,以建银国际的“夺冠”为标志,银行系PE的突飞猛进、加速抢滩之势得到了再一次印证,银行系中的工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投资也均首次出现在清科集团的榜单中。建银国际的模式成为了这些银行系PE参考的标本,这些PE机构尽管是外资身份进入,但实际却如本土机构一般深谙市场规则,并还有强大的银行股东作为支持,在国内攻城略地非常迅猛。
与本土背景PE光彩四射迥异的是,许多大牌的外资PE则表现得有些黯淡无光。以清科的榜单为例,美国华平投资、霸菱亚洲投资则跌出了前十的位置,方风雷等掌管的厚朴投资在没有去年那数笔超大规模的投资后,跌至了第十名,而在之前一年,这些机构都曾是前十名中非常抢眼的角色。
创投血拼退出
在创投机构中,深圳创新投资(以下简称深创投)无疑依然是行业的翘楚,作为国内最大的创投机构,十年的布局让深创投去年的爆发力无人能及,收获颇丰。
本报获得的数据显示,从年初至11月底,深创投的投资案例数和IPO案例数均遥遥领先,分别达到了60个和25个项目,这样的业绩让其他创投机构望尘莫及。
事实上,在业界看来,随着创业板的开启,创投机构短期的角力将倾向于退出的能力上。
九鼎投资合伙人赵忠义认为,股权投资行业经过2006、2007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从春秋时代进入了战国时期,当时涌现的那批新兴投资机构,经过这三四年时间的开垦,现在已经到了比拼成果的时间,尤其是创业板开启后,创投机构投资项目的上市和退出情况或将成为创投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
而在去年,红杉资本、达晨创投均有9个项目实现了IPO,深圳同创伟业和上海永宣创投则分别8个项目和7个项目紧随其后。这样的成绩使得它们在去年的表现变得可圈可点。
而许多外资创投则并未能如本土创投般分享到创业板推出带来的资本盛宴,在投资企业IPO的情况中表现并不理想。
以TMT领域投资而闻名的数家机构如北极光创投、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兰馨亚洲等机构也表现黯淡,齐刷刷地从清科的创投年度排名前二十位中消失。而就在两年前,这些创投还曾辉煌无比,兰馨亚洲2008年时曾是清科创投排名的第7位,北极光创投曾是2007年该榜单的第10名,启明创投、蓝驰创投在2009年时还是行业的前二十名。
“原因之一是这些基金很多都集中于投资细分的领域,专业性更强的同时,投资的领域也更狭窄。实际上,排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出了创投行业格局的改变。”一位外资创投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