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指PE机构投资已上市公司)不出现浮亏,最好的办法是,在过去一年半,不做PIPE投资。
2011年,无数资金涌入PE行业的结果是,一级市场的入股价虚高;这一年,从境内到境外的资本市场都出现颓势,故一级市场市盈率高于二级市场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才有PIPE的兴起。
以7月11日的市价统计,超过半数出现浮亏,且不乏浮亏幅度高达50%的情况。据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的“浮亏榜”中,KKR集团、TPG资本、弘毅资本、新天域、红杉资本、IDG资本、赛富基金等顶级VC、PE机构无一落榜。
而做PIPE投资不浮亏的第二良方,则是入股时,购入可转股债券或优先股,而不是直接买股票。凯雷资本、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正是凭此“进可攻退可守”。
基石投资哀鸿遍野
随着众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基石投资者”。
发行人在IPO路演期间,在确定发行价区间后,会跟一些一流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等基石投资者达成协议,后者承诺购入一定金额的公司股票,价格与发行价一致,且上市后大多会被锁定6个月或12个月。如果发行人发行失败,则基石投资者不用执行此协议。这一做法,最常见于港股。
去年港股低迷,多家企业发行时都靠基石投资者买去1/3甚至一半股票,才得以成功发行。已有多家PE机构加入这一阵营。
然而,如表1所示,10家接受PE机构大额基石投资的企业,有7家跌破发行价。这其中包括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人人网(RENN。 NYSE)。人人网2011年5月上市,发行价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14美元,阿里巴巴集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中信证券(600030)一共认购了1.1亿美元,现在人人网的市价为4.22美元,已不及发行价的1/3。
中国服饰控股一家企业,让三家知名机构名列浮亏榜。它于去年末发行,发行价为1.64港元,当时KKR资本、红杉中国和光大控股直投团队分别认购了6000万、2500万和2500万美元,这三家一共认购了它新募集股票的3/4。当时有人评价,这哪里是公开发行,分明就是私募。
7月11日,中国服饰控股收于1.49元,三家机构浮亏约10%。
对此, 沈南鹏表示:“我们着眼于中长期投资,短期价格的波动并不影响我们投资的评判。我们还是会关注我们深入了解的行业的PIPE投资机会。”
赛富基金在京能清洁能源、中国多金属、中国罕王三家公司上市时,分别斥资5000万、3000万和3000万美元进行基石投资,如今除京能清洁能源浮盈3%外,另两笔投资都出现浮亏。它在中国多金属上浮亏接近30%。
随着港股的继续下跌,还是有很多PE机构认为,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
美国投行Piper Jaffray中国区首席代表杨锐告诉记者:“我最近掌握的信息,很多PE基金、对冲基金都在积极看公司,他们有兴趣继续做基石投资。有句话叫"buy low sale high"(低买高卖)。对于PE机构,现在是熊市,是把钱花出去的时候,是buy low的机会;市场起来时也会很快,到牛市时再sale high套现。这个市场里,只有少数人是对的。”
普通股VS可转债:投资浮亏与否的分水岭
今年年初,TPG资本和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联合投资李宁公司(02331.HK)。这一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TPG资本和GIC分别斥资6.9亿和2.32亿港元,购入李宁公司可换股债券;另一部分是TPG资本出资约3.5亿港元,向李宁先生买入公司5300万普通股,每股作价6.6港元。
7月11日,李宁公司收于4.55港元。故TPG资本的两部分投资,显示出不同的命运:5300万普通股浮亏31%;可换股债券部分,目前还是债券,四年期,年利率4%,如果李宁公司的股票四年内涨到7.74港元以上,TPG资本便可以以7.74港元换股,并因此获得额外收益。
李宁公司的股价表现,跟总裁张志勇辞职不无关系。据媒体报道,中金零售分析员郭海燕认为张志勇辞职对李宁公司有重大负面影响,反映了TPG加入后和现有团队合作并不愉快,且张作为公司战略、执行和财务的最核心人物,退任后公司的管理料呈“散沙一盘”。
无独有偶。今年5月,Och-Ziff基金投资信义玻璃(00868。HK),也是同时认购了3.88亿港元的普通股和7.76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7月11日,信义玻璃收于4.28港元,低于Och-Ziff基金的入股价4.69港元。故Och-Ziff基金在普通股这块的投资浮亏约10%。
这些并非个别现象,如表2所示,去掉李宁公司和信义玻璃,其他16家企业背后的PE机构,几乎因为当时的入股形式,而出现了浮亏和不浮亏的分水岭。
其中唯一的例外是国开金融。一年前,国开金融投资新资本(01062.HK)时,入股价较当时市价折让六成;入股后,国开金融成为新资本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若非昔日折价六成,今天国开金融恐怕难获得这么高的浮盈。
凯雷资本、中信资本、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因为入股时是可转债(或优先股),暂时得以安枕。
但这些机构的PIPE投资中,大多仍有隐忧:他们投资公司的市价,多远低于转股价,最极端的是TPG资本投资的卡姆丹克太阳能(00712.HK),转股价3.9港元,而市价仅为转股价的1/4或0.96港元。
因此,PE机构持有债券期间,如果股市未能好转,或是企业盈利未上升反而下滑,那么PE机构最终不能转股,只能得到返回的本金和一年0到5%不等的利息,几乎是白忙一场。
对此,汇睿资本资深合伙人沈敬武分析:“一般来说,可转债的转股价,往往比公司当时市价高,这是双方的博弈,企业给投资者进可攻退可守的机会,那么自然要求换股价有溢价。二级市场股价又在下跌,转股价自然大大高于目前的市价。”
在沈敬武看来,PIPE投资唯一可赚的钱是利润的增长,且企业的市盈率因为利润增长而上升。如果企业的利润上去了,但市场整体恶化,市盈率反而下跌,那PE基金就等吧。“你坚信这是个好公司,可转债有5年期限,公司利润每年上升15%,那总有一个时间点,公司的股价会还不错。”
但以可转债形式投资企业的PE机构,并非完全高枕无忧,而是可能有更恶劣的情况。
据外媒报道,7月5日, 华平投资向百慕达最高法院入禀,申请将泰山石化(01192.HK)清盘。2007年开始,华平投资前后向泰山石油(000554)投资超过2.15亿美元,现在泰山石化可能无力赎回华平投资持有的5.55亿股优先股。入禀前一天,华平已向泰山石化提出赎回申请。
一位外资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泰山石化在2007年前后曾广泛的寻找投资者,当时它也是看起来很美的项目,且它上市前三年连续盈利才得以登陆港股,但随后连续5年亏损。华平投资是以可转股优先股投资已上市企业,但依然面临本金都拿不回的风险。
A股定向增发的PE们:亏多赚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半,发生在A股的严格意义上的PIPE投资,金额超过2亿元,大约只有11家。
11家中,只有2家企业金螳螂和歌尔声学(002241)背后的PE机构是浮盈,其他通通浮亏。
而境内多家机构,实际上是“被PIPE”了。比如,凯石投资、天堂硅谷、平安创新资本,都是较为知名的PE机构,但三家都多家有同品牌或兄弟品牌的专门做定向增发的基金。这几家公司屡屡出现在A股定增项目中的,都是其定增基金,所以并非PIPE投资。
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斥资约5亿参与中金黄金(600489)(600489.SH)的定向增发,入股价为24.97元,市价是21.07元。这一公司,也并非建银国际进行PE投资的平台。
盛世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邓维也向记者喊冤:“盛世景参与的定向增发项目,都是我们的定增团队做的。他们跟我们人员独立、业务独立。我就只管PE业务,目前还没做过PIPE投资。”
但仍然知名PE机构出现在浮亏榜中: 香港菱石资本砸下19.14亿元投资冀东水泥(000401)(000401.SZ),入股价为14.21元,市价是12.88元。香港菱石资本的八成股权,为GIC和新天域资本两家持有。
7月6日,弘毅投资以12.15元入股苏宁电器(002024)(002024),投资额高达12亿人民币。这一案例迅速的加入PIPE投资浮亏榜中。7月18日,苏宁电器收于7.32元,弘毅投资浮亏近5个亿。
即使如此,弘毅投资总裁 赵令欢依然力挺苏宁,表示这是“暂时现象”,他称,在中国电子商务和零售领域,还没有看到比苏宁更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A股PIPE投资有一个共性,都以定向增发形式出现,且多不是PE机构独家“定制”,很多PE机构都是跟公募基金、二级市场 私募基金、财务公司等一起,成为公司的股东。
而PE机构在港股和美股做PIPE投资时,不乏占股超过5%,可以以可转债入股,能获得董事席位,甚至还附加有类似对赌的条款。总而言之,除了基石投资者,PE机构在境外PIPE投资时,其条款设置、对企业的制衡,跟投资未上市公司区别不大;但PE机构在A股PIPE投资时,角色更接近二级市场投资者。
一位上海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内,股票和债券都可以定向发行,但可转债不能。中国历史上发行的可转债屈指可数,且发行时方式比较偏股,即也是像新股发行一样中签。他表示“至少在我的层面,还没听说过A股探索定向发行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