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被提起的“资本寒冬论”,在这两天再次成为圈内话题焦点。资本到底在不在“寒冬期”,这对整个AI行业意味着什么?在10月17日举行的达晨2019年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行业平行论坛上,达晨财智华东片区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行业合伙人窦勇指出,投资人将会更看重人工智能企业的本质。
达晨财智华东片区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行业合伙人窦勇
资本“退潮”?AI领域投资回报率堪忧
2012年,资本开始大量涌入AI赛道。然而近两年,“泡沫”和“退潮”的说法,在这个需要大量人才、技术、科研投入才可略见成效的行业,甚嚣尘上。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014到2018年,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里面发生了126起退出事件,数量仅为同期投资事件的1/20,其中IPO退出占四成。这个数据说明,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回报率确实并不高。
但窦勇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板块“泡沫满天飞”。他认为,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从小智能到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深层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量越来越多、算法越来越好,存储的性能、法律法规等也在进一步完善。
不过,人工智能从本质上来说依旧存在问题。
第一,虽然当前不缺数据,但高质量的数据依旧稀缺。“数据经过清洗以后,才会变成信息,信息只有经过整理,才会成为知识,知识应用以后,才会变成智慧。这样因果逻辑循环的关系,才会对数据背后的价值应用产生一定的逻辑关系。”当前,政府部门有巨大的数据,但数据如何开放、用什么成本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算法,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和真正的落地实践。
此外,人工智能的另外一个核心是算力。尽管在安防、消费等具体应用场景的算力应用上,中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通用算力层面,中国跟国际领先水平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AI领域,资本继续紧盯这几个板块
谈到投资圈的下一步动作,这两天一位投资人表态成为业内焦点,“在下一轮融资的支持态度上,就一点:我们只会继续加码支持那些数据持续给力、创始人明显在快速成长的潜力公司。”
在冬天即将到达之际,这段话仿佛更透出丝丝凉意。
现在到底是不是“资本寒冬”?窦勇给出了达晨的一组数据——2019年前,达晨财智在人工智能板块布局了40多家企业;2019年至今,这个领域投资企业只新增了4家,然而按照往年正常的进度,达晨在这个板块新投企业的数量可能会在至少10家以上。
尽管如此,窦勇并不完全认同“资本寒冬”的说法,他认为,2019年初到9月,可以算是“资本相对寒冬的时期”——投资人并没有逃离AI赛道,只是更加理性了。投资人会更看重人工智能企业的本质,也就是场景落地的应用能力:什么场景,有没有可复制性,场景是以什么商业模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等等。
窦勇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晨财智未来会继续关注几个方面:比如芯片领域板块,重点关注芯片设计或者成熟应用场景的投资;算法领域,主要在计算机视觉的应用;传感器领域,关注汽车或者零部件方面。行业应用机会方面,主要是安防领域,这也是人工智能目前相对成熟的地方;零售、物流、金融和制造业则属于第二梯队,其商业场景更落地,应用模式也在进步;至于医疗、无人驾驶板块,可能前景很美好,但他认为,需要走的路依然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