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创投行业的“拓荒牛”,达晨财智见证了行业的跌宕起伏,至今管理基金总规模逾300亿元,投资企业超过500家,成功退出150多家,其中89家企业上市,这艘远航“巨舰”已然在中国创投圈站稳脚跟。
本期《辣子鸡说》的专访嘉宾——邵红霞,从2000年加入达晨至今,已近20载,历经创投行业大风大浪,大开大合,既有高光盛宴,也有黯然伤神。
“不少人曾问过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时代裹挟着、被组织推动着、被自己责任心、好胜心驱使着走过来。” 邵红霞说。
达晨高级合伙人 邵红霞
《辣子鸡说》专访
超募完成每一支基金
身为达晨高级合伙人,邵红霞是达晨的“创业元老”之一。毫不夸张地说,达晨的每一笔募资都是经由她手上。
回顾过去近20年,邵红霞感慨,人民币基金的发展历程如同一部恢弘的史诗,“好的时候大家集体狂欢,不好的时候真的很悲观”。
她仍然记得,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危机,彼时人民币基金的主要出资人都是民营企业家和高净值个人,且募资非常艰难,“难是万事开头难,大家对于创投市场还是非常陌生,处于一片蛮荒。”
为了完成一支“达晨创富”基金的市场化募资,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邵红霞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跑了三四十场路演,每天的状态就是全国到处飞,从基金路演到各个地方的LP见面会。
最终,达晨创富募集了4.63亿元人民币。该基金的回报表现也相当亮眼,18个项目中一半实现了IPO,投到了尚品宅配、中科金财、煌上煌、迅游科技等一批明星项目。
创业板开闸后,整个创投市场逐渐兴起,达晨募资和基金规模得以稳步提升,“每一支基金都是超募完成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市场过于火热后造成的激进投资,让不少基金吃了亏,达晨也不例外。
2011年“全民PE”热潮,整个行业热火朝天、大干快上、集体浮躁;市场资金多、募资容易。达晨也募到了一支35亿元的大基金。“由于当时投资上的激进,标准放松,导致这只基金至今成为达晨全部基金中表现相对较弱的一支。每次面对LP,我都觉得有些愧疚。”
在此之后,达晨警惕地意识到项目质量是生命线,开始内部推动项目决策、复盘流程的变革,对投资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从2014年开始,达晨开始强调专业化,向美元基金学习,从体系、人员、机制、决策流程等方面进行行业聚焦,打造一个重度垂直的专业化投资体系。
做LP满意的基金投资人